侵权损害赔偿专题主要由北京人身损害赔偿律师团队负责。侵权损害赔偿律师团队集合了北京交通事故律师、工伤赔偿律师、医疗纠纷律师人身损害赔偿等各领域的专家型律师,业务范围涉及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医疗事故、触电事故、学生伤害、雇工损害、动物致害、产品责任、高空坠物、环境污染、相邻纠纷、共同侵权等各领域。具体如下: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雇员受害损害赔偿纠纷;产品责任致害损害赔偿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纠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地面(公共场所)施工损害赔偿纠纷;建筑物、搁置物、悬挂物塌落损害赔偿纠纷;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纠纷;防卫过当损害赔偿纠纷;紧急避险损害赔偿纠纷。
完善法律规范让醉驾入刑实现立法本意醉驾是引发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之一,往往会引发恶性交通肇事案件,如2009年6月30日晚发生在南京市江宁区的张明宝醉驾案,造成5死4伤的严重后果,影响非常恶劣。笔者当年还因此参加过江苏法律界联合呼吁全国人大醉驾入刑的活动。2011年5月,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开始施行,其中第133条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这意味着醉驾正式入刑。
“醉驾入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科学合理“醉驾入刑”的观念由来已久。2011年5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醉驾”纳入刑法,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此后,为保证《刑法修正案(八)》的正确实施,公安部下发相关指导意见规定,对达到醉驾标准的一律以涉嫌危险驾驶罪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则表示,醉驾案件只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一律起诉。
交通肇事救助后又消极逃避处罚的定性,判断“交通肇事逃逸”情形的主要依据应为是否积极履行了救助义务。对“交通肇事逃逸”设置加重处罚情节,存在“逃避法律追究说”和“逃避救助说”两种论断依据。从法益保护角度而言,交通肇事且业已出现被害者受伤的危急情况时,交通肇事者就负有积极救助的作为义务。
特殊情形下工伤认定条件的司法审查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在工伤认定中起辅助性作用,对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这两大要素的界定必须首先考虑立法优先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倾向,并结合社会变迁和用工实际对法律作出合理解释。工作时间,就文义而言,一般是指用工单位所规定的上班时间。出于对劳动者利益保护的考量,司法实践中,通常将单位指派员工参加活动、安排加班等特殊情形也认定为工作时间。
连环碾压案中第一撞击人是否对被害人负刑责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理解为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引起与被引起以及没有危害行为就没有危害后果的关系。判断一个实行行为与现实危害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需要判断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以及存在介入因素时,介入因素是否阻断因果关系。
侵权责任之连带责任解析连带责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连带责任对于侵权人而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责任方式。连带责任对外是一个整体的责任。连带责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对被侵权人承担全部责任。二是连带责任对被侵权人的保护更为充分。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一个或者数个连带责任人承担全部或者部分的赔偿责任。而且,被侵权人的举证责任较轻。三是连带责任是法定责任,侵权人不能约定改变责任的性质,对于内部责任份额的约定对外不发生效力。
侵权责任之按份责任解析按份之债是指债权人债务人各自按一定份额(等份或不等份)享有债权或承担债务之债。《民法通则》第86条规定:“债权人为二人以上的,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权利。债务人为二人以上的,按照确定的份额分担义务。”几个债权人只对自己的债权份额享有请求权,这就是按份债权;儿个债务人只对自己的债务份额承担清偿的义务,就是按份债务。
交强险相关法律常识交强险的全称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有犯罪记录会影响就业吗?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劳动就业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一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劳动就业立法,把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作为立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劳动人事争议疑难问题审理意见研讨会纪要支付劳动者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系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法定补偿义务。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的请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的受案范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予以受理。该请求权时效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从应休年休假年度次年的1月1日起计算;确因生产、工作需要,经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跨年度安排劳动者休年休假的,请求权时效顺延至下一年度的1月1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从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起计算。
![]() | 京ICP备1200054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86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