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诉讼律师团队 旗下网站
品牌服务
大型律所,一流团队!  权威咨询,高效代理!  可胜诉后支付律师费!  电话:13691255677  

律师说法

侵权责任法与侵权行为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日期:2012-04-10 来源:损害赔偿律师网 作者:损害赔偿律师 阅读:141次 [字体: ] 背景色:        

损害赔偿律师说法:本法在制定过程中一直有关于使用“侵权法”、“侵权行为法”还是“侵权责任法”作为法律名称的争议。这并不是简单文字游戏,因为涉及侵权法律的继承性和内部体系、未来中国民法典立法体系等重大问题。广义上的“侵权法”包含了侵权行为法和侵权责任法。而侵权行为法和侵权责任法所强调的重点和范围有所不同。最终选择了“侵权责任法”,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继承民法通则已有的立法经验。采用“侵权责任法”意味着将来中国民法典的侵权责任编是由民法通则的民事责任章(第六章)发展而来,从而保持了立法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第二,“侵权责任法”更具有包容性。如果使用“侵权行为法”的名称更多地强调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尤其是强调过错,因为行为人实施了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而行为人本身对此具有主观上的过错,所以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在现代社会,很多情况是不仅仅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要为他人的行为负责,比如雇主责任、公平责任等;不仅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还可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采用“侵权责任法”的提法就可以将这些为他人行为负责的、不以过错为要件的责任的情形包含进来。

第三,明确侵权的后果是责任而不是债。在大陆法系传统的民法典中,侵权法往往只是指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之债,基本上将侵权法放在债权法的范畴之内。但是采用“侵权责任法”可以说明侵权责任编与传统民法中的侵权行为之债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的联系则体现为侵权责任法中的一般侵权行为可以直接或者类推适用债法总则的一般规定。二者的区别决定了侵权法应独立成编,从法理上宣告侵害权益的法律后果是责任而不是债,在一些特殊侵权行为的场合不能够以债法的原则来适用或类推。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


 
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