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服务
大型律所,一流团队!  权威咨询,高效代理!  可胜诉后支付律师费!  电话:13691255677  

律师说法

诱发子女犯罪的家庭因素

日期:2015-03-30 来源:北京律师事务所 作者:北京律师 阅读:70次 [字体: ] 背景色:        

诱发子女犯罪的家庭因素

作者:刘鹏 

我本人在朝阳法院从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已经二十余年了,在办案过程中,我愈发发现几乎所有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都与家庭教育的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与同行们的交流过程中,大家也都有同感,于是我们概括了一句话叫“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也就是说失足少年失足表象的背后必然有家庭因素的影响。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多年的办案经验和具体真实的案例,给大家讲讲容易诱发子女犯罪的家庭因素。

一是单亲家庭,主要是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过早去世的家庭。生长在这类家庭中的青少年,往往缺乏必要的父爱或母爱,容易形成偏激、自闭的性格,引发违法犯罪。此外,此类家庭因只有一方家长抚养子女,经济条件一般并不理想,不佳的经济状况也容易诱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行为。据不完全统计,我院少年审判庭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大约有近30%的案件被告人来自于单亲家庭。

例如:被告人何某盗窃一案。被告人何某小时候父亲去世,由母亲单独抚养长大。何某的母亲文化程度不高,靠收废品为生。2007年何某因多次入室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2008年4月刑满释放,但何某并没有从第一次的犯罪行为中吸取教训,而是在释放三天后,因伙同他人接连实施3起盗窃行为,而再次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我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在办理本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何某因生长于单亲家庭,自小形成了一种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加之其与母亲缺乏交流沟通,母亲也没有能力对其进行管理教育,家中经济条件又比较拮据,故在第一次盗窃被判决后,其再次实施盗窃而被抓获。在此我们要提醒家长们,尤其是单亲家庭的父母,一定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加倍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

二是不睦家庭,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感情不好,经常吵闹、打架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生活在和睦家庭的孩子,不但心理健康,而且智商也较高;如果从小就生活在气氛紧张的“缺陷型家庭”中的孩子,智商一般较低,而且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如果家庭成员经常争吵甚至打架、父母闹离婚,孩子就会好斗、敌对、冷漠、胆小、抑郁、不安全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甚至自暴自弃。不良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对家庭产生厌恶,他们不愿意回家,从而使他们的心理更加的孤单、自卑、仇恨,并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是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方式即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也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此类家庭在我们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占到近60%左右,所占比例较高。通过对司法实践的总结,我们归纳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四种:

1.溺爱型教育方式,即父母过于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凡事均替孩子料理妥当,导致孩子自理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如:我们办理的李某某盗窃一案中,被告人李某某曾在京读书,并准备考取北京某艺术院校。在北京复习的过程中,李某某发现与自己一同复习并准备考取同一院校的张某成绩进步较快,为了干扰其参加考试,李某某便趁机将张某的钱包拿走,目的就是想让张某着急,从而影响到其考试成绩。法庭发现李某某家中经济条件较好,李某某系家中的独生女儿,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对其物质生活条件倾注了过分的关爱,但对其心理成长则关心不够,导致其经受不起挫折和竞争的压力,想到通过犯罪的方式来达。

2.暴力型教育方式,即动辄对孩子进行打骂式教育的家庭。有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不然,长期的暴力型教育方式,可能会造成孩子暴力的性格,进而引发暴力犯罪。例如:我们曾办理的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件,被告人夏某的父亲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对夏某进行殴打,夏某在学校期间,因缺钱花,就采取同样的方式对低年级同学进行殴打,并向其索要钱财,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3.放任型教育方式,这类教育方式在流动人口之中较为常见。我们经常能够遇到一些案件,未成年人或只身来京务工,或与父母一同来京务工,但父母往往由于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照顾、教育子女,进而导致未成年人处于一种实际上的失控状态,进而走上犯罪道路。比如我们今天刚刚宣判的案件,被告人原本是一名老实、本分的孩子,但因为只身来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缺乏父母的关心、照顾,在受到成年人的不良诱导时,没有抵制住诱惑,最终被法庭定罪处罚。

4.误导型教育方式,此类家庭的父母不辨是非,错误的诱导孩子,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我们曾经办理过一起因聚众斗殴引发的故意杀人案,案中第一被告许某纠集一帮同学与他人相约打群架,许某准备了打架用的钢管和白手套,许某的母亲得知此事后,非但没有及时制止许某的行为,还告诉许某戴上手套拿钢管会比较滑,容易脱手,最终导致许某等人因造成一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而被分别定罪量刑。

四是不良嗜好家庭,即父母具有诸如酗酒、赌博等不良爱好。前面我们谈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父母自身的不良嗜好会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最终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中规定了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偷窃、参与赌博、故意毁坏财物、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具有上述不良行为的孩子中,有40%的孩子的父母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不良行为,而未成年人的这些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戒除,继续发展下去就可能引发刑事犯罪。

以上是我们对家庭因素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之间关系的一些分析。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教育自己的子女,使子女健康成长、远离违法犯罪呢?我们认为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学会尊重孩子。在被尊重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都比较自信,而自信是创新和创造的前提。孩子如果能在家庭里享受到尊重,就会逐步养成尊重别人和自尊的优良品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尊重与自尊都是现代人必备的品质。

父母要做到尊重孩子,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摒弃封建家长的思维,树立平等观念。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存在着,他(她)既不是家长的附庸,也不是家长的工具;孩子虽小,但他(她)具有与成年人平等的权利和人格。如果无视孩子的权利和人格尊严,强迫孩子做事,强加成人的意志,剥夺孩子的正当要求,不允许孩子发表不同意见,甚至任意打骂,把孩子当作自己实现梦想的手段和任意加工的对象,这些都会造成与孩子关系的紧张和孩子人格畸形。尊重孩子还要着力构建家庭的民主氛围,父母应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坚持自己的意见但不绝对化,行使权力但不强制;有事与孩子商量,不包办代替,指导而不发号施令;开展批评但不说教,自己错了也可以公开承认。此外,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有个教育家说过,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家长要保护孩子的秘密,尊重孩子的隐私,如不偷看孩子的日记,未经允许不看孩子的信(邮)件,对孩子的行为多观察,但不监视、不审问。

二要坚持以身作则。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家庭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的,是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发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作用。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神圣的,孩子以父母为楷模,模仿父母,受父母熏陶。所以,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育孩子,家长必须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如做到爱岗敬业、勤俭自律、渴求知识、文明友善、积极乐观等。如果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酗酒、赌博,弄虚作假,会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并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要强化心灵沟通。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效果并不好,很容易激起未成年人的反感和抵触情绪。教育子女应强化心灵上的沟通,即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了解孩子关注的事项,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当孩子有了过失时,父母应该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真实情况,帮助解疑释惑。当孩子有了成绩时,父母应该与孩子真诚交流,了解孩子下一步打算,帮助孩子确定更高的切实可行的目标,正常情况下,父母也可以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自己最有力的支持者。

四要注重防微杜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错误应本着宽容的态度去引导,但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要及时指出并纠正,不可姑息纵容,以防不良行为转化为违法犯罪。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


 
1369125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