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服务
大型律所,一流团队!  权威咨询,高效代理!  可胜诉后支付律师费!  电话:13691255677  

民商诉讼 >> 热点

保护个人隐私,不妨从朋友圈“瘦身”开始

日期:2025-04-29 来源:| 作者:| 阅读:0次 [字体: ] 背景色:        

晒礼物、晒才艺、晒恩爱……如今,朋友圈已成为很多人展示生活、分享心情的重要平台。然而,并非所有东西都能够在朋友圈分享——如果不当分享或过度分享,很可能带来意外的风险和麻烦。

4月27日,公安部网安局发布提醒:这些信息不要随便晒,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举例来说,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结婚证包含重要的个人隐私,不要随便晒;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家门钥匙、车牌含有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个人信息,不要随便晒;老人和孩子的照片及姓名不要随便晒,以防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违法活动……一言以蔽之,对敏感信息多一层保护,才能避免个人隐私泄露带来风险。

这样的提醒非常有必要:你是否知道,你发在朋友圈里的信息,到底都是谁在看?那些看过你个人信息的人,你都信得过吗?现如今,很多人线上朋友圈日益膨胀。社交场合,互相加“好友”已成为礼节性行为,纷至沓来的好友申请令人目不暇接。有朋友之名,而无朋友之实。朋友圈的盛况颇像当年的交换名片——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扪心自问,看着通讯录里日益拉长的名单,有多少人你早已忘记了他们真实的模样,一如当年收到之后再没有翻看过的名片。

朋友当然是值得信赖的,前提是你对他们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在一个越来越泛化的朋友圈内,个人隐私信息完全没必要也不应该晒给他人看。想象一下,如果出门在外,一个陌生人随口就能说出你的隐私信息,你是不是会大吃一惊?如果有人不怀好意,利用你的隐私信息从事不法行为,你又当如何应对?保护个人隐私,是我们在数字时代的一项基本素养。

实际上,除了那些不该晒的内容,还有一些内容是不能晒的。比如:涉及暴力、赌博、侵权、欺诈等内容不能晒,未经证实的信息不能晒,他人的隐私信息不能晒……因为这些不仅逾越了社交的底线,更触碰了法律的红线。除此之外,有一些内容是不必晒的,比如敏感话题、负面情绪、炫耀财富。君子讷于言。有些话多说无益,有些话言多必失。既然如此,何不谨言慎行?

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或许很少在你的朋友圈点赞,但当你真正需要帮助时,他们往往会立刻赶到。反观朋友圈内的“点赞之交”,虽然他们的头像时常出现在你的视野中,但你是否与他们有真正的交情?真正的朋友无需曲意迎合,有名无实的朋友又何必刻意取悦?保护个人隐私,守住社交边界,不妨先从给我们的朋友圈“瘦身”开始。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652571727。


 
1501116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