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北京遗产继承律师 >> 继承案例

酌情分得遗产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没有表示接受或者放弃分得遗产的,还享有酌情分得遗产的权利吗

日期:2018-03-13 来源:网 作者:网 阅读:60次 [字体: ] 背景色:        

酌情分得遗产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没有表示接受或者放弃分得遗产的,还享有酌情分得遗产的权利吗

根据《继承法意见》第32条的解释,酌情分得适当遗产的人,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果在遗产分割时,明知而未提出请求的,一般不予受理。据此,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酌情分得遗产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明知遗产继承事实,而没有表示接受或者放弃分得适当遗产的,那么就视为放弃分得适当遗产的权利。

(案例)

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死亡的,不能适用“转继承”。

谢某与杜某系夫妻关系,双方生有一子,即被告谢小某,后谢某与杜某离婚。谢某与第二任妻子王某无子女,王某于1974年死亡1975 年谢某平反出狱,谢某之姐谢姐从外地来到北京与谢某共同居住,并照料谢某的起居生活,谢小某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居住生活。

1999年谢某与滕某相识,1999年6月24日谢某与滕某在大兴县公证处办理了(1999)大证字第1234号收养公证,谢某收养滕某为养女,同日谢某又在大兴县公证处办理了(1999)1235号遗嘱公证,谢某表示在其去世后将与王某共同所有的精神的(无形财产)和物质的(有形财产)全部遗留给养女滕某,全权由滕某处理和解决。2000年3月,谢某离家出走。2002年谢某以成本价购买了西城区阜外某巷南楼A号(建筑面积66平方米)及西城区阜外某巷南楼B号(建筑面积50.48平方米)房产,2003年12月3日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产权登记在谢某名下。2005 0 年11月1日,谢某在安徽省马鞍由市死亡2005年12月14日,谢姐死亡,谢姐之女为李A、李B 。

2006年7月31日,滕某在北京市大兴区公证处办理了(2006)大证字第1236号继承公证,谢某生前所有的房屋(西城区阜外某巷南楼A 号及B号)由其养女滕某继承。滕某依据该公证书于2006年8月8 日,将谢某位于西城区阜外某巷南楼A号及B号房屋产权变更在其本人名下。

2006年12月12日,谢小某等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要求撤销上述被更名为滕某名下的房屋所有权证,北京市人民政府以(2006)大证字第1236号公证书明确了滕某为争议房产的唯一继承人,房产权属来源清楚,决定维持为滕某核发的房屋所有权证。北京市志诚公证处(原大兴区公证处)分别于2007年9月5日、2008年2月13 日作出决定,对(1999)大证字第1234号公证书、(1999)大证字第1235 号公证书、(2006)大证字第] 236号公证书予以撤销。

原告李A、李B认为,谢姐照顾弟弟谢某的生活长达25年,对其尽了主要的抚养义务,其行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美德。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谢姐有权取得谢某的主要遗产。由于她已在 2005年] 2月去世,她所享有的权益依法由其两个女儿李A、李B继承。另外,1991年李B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谢某把李B之子留在身边,照顾他的生活故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二原告继承取得谢某的部分遗产,即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某巷南楼A号房屋的产权,由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谢小某作为被继承人谢某之子,一直在广西南宁市居住,客观上无法照顾谢某的日常起居生活,谢姐并非谢某第一顺序继承人,但自1975年起长期对谢某提供了劳务上的扶助以及精神上的慰藉,其行为值得称赞,依据我国继承法第十四条之规定,应当认定谢姐是继承人以外可以分给适当遗产之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其本人有权以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提起诉讼但谢姐之女李A、李B现主张继承取得西城区阜外某巷南楼A号房屋的产权,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且诉争房屋产权目前仍登记在第三人滕某名下,故对原告之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李A、李B之诉讼请求。

一审宣判后,李A、李B不服,提出上诉。要求:恢复谢某名下的房产,其中一套房屋归谢姐所有并判归其继承。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谢小某作为被继承人谢某之子系谢某第一顺序继承人,李A、李B之母谢姐并非谢某第一顺序继承人,李A、李B 之母谢姐在世时对谢某提供了劳务上的扶助以及精神上的慰藉,有权要求分得适当遗产。但谢姐之女李A、李B主张继承取得本市西城区阜外某巷南楼A号房屋的产权,因诉争房屋产权目前仍登记在第三人腾某名下,未在谢小某名下,故李A、李B主张继承诉争房屋,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原审法院判决正确,本院予以维持。滕某经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本院予以判决。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分析解答〗

本案的焦点在于,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死亡的,其继承人可否据此要求继承“可以分给的适当遗产"。对此,我国继承法没有明确规定。

我国《继承法》第14条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配给他们适当的遗产。"在本案中,谢姐作为谢某的姐姐,并非第一顺序继承人,但自1975年起长期对谢某提供了劳务上的扶助以及精神上的慰藉,依据我国《继承法》第14条的规定应当认定谢姐是继承人以外可以分给适当遗产之人。如果谢姐在分得适当遗产后死亡的,那么其继承人有权继承其该部分遗产,当无异议。而在本案中,谢姐是在被继承人谢某去世后遗产分割前死亡,即意味着谢姐并未实际取得“可以分给的适当遗产",就谢姐的继承人可否继承“可以分给的适当遗产",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谢姐作为继承人以外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其实际拥有分得适当遗产的权利,这种权利具有一定的财产性,应当加以保护。《继承法意见》第32条“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本人有权以独立的诉讼主体的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就是对这种保护的肯定。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死亡的,允许其继承人继承其该部分财产性权利,是符合《继承法意见》的规定的。第二种意见认为,谢姐的继承人不能继承该部分的财产性权利。我国法律之所以规定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生前抚养较多的人可以分得适当遗产,是为了促进相互扶助,特别是鼓励赡养老人,这是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体现。但是如果在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未实际取得其可以分给的遗产的情况下,允许其继承人继承该部分遗产就违背了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因为其继承人并没有对被继承人尽抚养义务,不能取得被继承人的遗产。

我们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从我国《继承法》的立法本意出发,对于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生前抚养较多的人,由于他们对被继承人生前尽了大量的抚养义务,而且这又不是法律规定必须由他们履行的义务,而是出于对需要照顾的人的同情和友爱,自觉自愿地提供帮助这时候从被继承人遗产中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是完全符合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的,这既是对他们所尽义务的物质报偿,也是对他们高尚品格的肯定和赞许。但是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的继承人并没有对被继承人尽抚养义务,在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实际分割得到被继承人的遗产前,由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的继承人参与遗产分配取得死者的遗产,是对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的违背。而且我国继承法中没有规定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死亡的,其继承人可以参与被继承人遗产的分配。

(二)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对被继承人生前抚养较多的人可以分得适当遗产的份额并没有确定,在该部分遗产并未特定的情况下,对继承人生前抚养较多的人并没有实际取得其应得份额的所有权。根据我国《继承法》第3条的规定,该部分财产并不属于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的遗产,所以其继承人不能继承。

(三)从确权之诉主体资格的规定上可以看出,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死亡的,其继承人不能继承可以分得的适当遗产。《继承法意见》第32条规定的是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只有其本人有权以独立的诉讼主体的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就说明,当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其继承人不能代为提起诉讼。本案中,可以分得适当遗产的人在死亡前并没有提出分得适当遗产的要求,也没有就侵犯其权利的行为提起诉讼,那么其继承人就不能以其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确权之诉所以,我们认为在本案的情形下,可以分得适当遗产人死亡的,其分得适当遗产的权利归于消灭。既然可以分得适当遗产的权利已经消灭,那么继承该权利的说法就无从谈起。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


 
13691255677